• 姓名: 徐思煌
  • 职称: 教授
  • 学位: 博士
  •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  • 资源学院

教授 硕士生导师

曾获荣誉: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、湖北名师,中国地质大学教学名师

性别:男

毕业院校: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
学历:博士研究生

学位:理学博士学位

在职信息:在职

所在单位:资源学院

学科:矿产普查与勘探

办公地点:中国地质大学主楼1-30

联系方式:027-67883069(办)

Email:xusih@cug.edu.cn

个人简历

徐思煌,男,江西万年县人。理学博士,教授,国家级精品课程、精品资源共享课"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"负责人,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、湖北名师。

主要从事石油及天然气地质、油气资源评价相关领域科研与教学工作。研究方向包括油气成藏动力学、非常规油气地质、盆地模拟及资源评价等。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、三大石油公司横向协作科研项目等30余项;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。多次参加国际地质大会等国内外学术交流。获授权专利4项。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(2012年)、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(2010年)、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(1998、1995、1993年),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(2009年)、三等奖(2005年)。

招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、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;已培养研究生40余名。负责并主讲本科生专业主干课“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”、研究生学位课“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进展”等。

研究兴趣

l 油气成藏动力学:

l 非常规油气地质:

l 盆地模拟及资源评价:

科研

科研项目

l “十三.五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“四川盆地及周缘复杂构造背景下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”

l 中国石油廊坊分院协作项目“四川省下古生界主要页岩构造演化与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”;

l “十二.五”国家专项子课题“孟加拉湾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研究”;

l “十二.五”国家专项子课题“南海东部海域已证实富烃凹陷构造-沉积体系、成藏主控因素及综合评价”;

l 中国石油廊坊分院协作项目“湖北省下古生界主要页岩气地质综合研究”;

l “十一.五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“南海东部海域已证实的富烃凹陷再评价及新领域勘探方向”;

l “十一.五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“缅甸海域汇聚型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潜力研究”;

l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“南方天然气成藏演化的流体包裹体与固体沥青特征响应”;

l 中石化胜利油田协作项目“通王地区中生界、上古生界油气成藏规律研究”;

l 中石化科技攻关项目“南方中、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”;

l 中石化西北石油局协作项目“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源与成藏期研究”;

l 中石化研究院无锡所协作项目“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流体势分析”;

l “九.五”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“新疆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油气资源分布规律研究”;

科研获奖

l 2012,“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富烃凹陷评价理论、技术与实践”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,本人排名第8;

l 2010,“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规律与区块优选”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,本人排名第3;

l 1998, 《裂缝型油气藏有机包裹体研究》,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;

l 1998,被选为湖北省青年学术骨干;

l 1996,获地矿部科技成果四等奖;

l 1995, 《江汉盆地王广高地区盐间裂缝成因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》,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;

l 1993, 《江汉盆地王场地区泥岩、碳酸盐岩裂缝油气藏研究》,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;

学术活动

l 2012.8.5-2012.8.13,澳大利亚,布里斯班,出席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,宣读论文;

l 2012.5.24-2012.6.10,美国,西弗吉尼亚所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,学术交流;

l 2010.12.15-2010.12.30,缅甸,仰光-丹兑-曼德勒,与缅甸国家能源局及中海油缅甸公司联合考察缅甸地质;

l 2006.4.9-2006.4.12,美国,休斯顿, 2006年AAPG年会,宣读论文;

l 2005.9.11-2006.9.13,美国,堪萨斯大学堪萨斯地质调查局,访问研究;

主要论文(*第一作者系本人指导研究生).

  • .*Xu, X., Xu, S., Liu, J., et al. Thermal maturation,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modeling of the source rocks in the Baiyun Sag, Pearl River Mouth Basin, South China Sea,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,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petrol.2021.108781. 

  • .*Jonathan Atuquaye Quaye, Sihuang Xu, Yanick Brice Lemdjou. Present-Day Two-Dimension Maturity History Modelling of Source Rocks from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Andaman Sea Back Arc Depression. Earth Sciences. Special Issue: Geoscience and Energy. 2019,8(5):268-276. doi: 10.11648/j.earth.20190805.12.

  • .*曹婷婷, 徐思煌,王约.川东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.石油实验地质,2018,40(5): 716-723.

  • .*吕晔, 徐思煌.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品质分析及其沉积期古氧相研究.中国矿业,2018,27(3):160-164.

  • . 徐思煌,梁浩然,刘晓霞.生烃凹陷资源潜力快速评价新指标:烃源指数.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,2017,39(2): 238-247.

  • .*石创, 徐思煌,拜文华,吴娟.湖北及周缘五峰组-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.特种油气藏,2015,22(6):65-69.

  • .*李松峰, 徐思煌,薛罗,等.稀井区烃源岩有机碳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——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组烃源岩勘探实例.石油地球物理勘探,2014,49(2):369-374.

  • .*曹婷婷, 徐思煌,周炼,王约.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.地球科学—中国地质大学学报,2014,39(2):199-209.

  • .袁彩萍, 徐思煌,薛罗.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主力烃源岩测井预测及评价.石油实验地质,2014,36(1):110-116.

  • .*李松峰, 徐思煌,施和生,等.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资源预测.地球科学—中国地质大学学报,2013,38(1):112-120.

  • .*杨传超, 徐思煌,孔令涛,等.缅甸增生楔盆地M区块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.西安石油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3,28(s1):193-196,199.

  • .*薛罗, 徐思煌,袁彩萍,等.热模拟实验甲烷碳同位素演化特征.石油实验地质,2012,34(6):617-622.

  • . XU Sihuang,LI Songfeng,YUAN Caiping. Resource potential of water-soluble gas in the Palaeogene Huizhou Sag, Pearl River Mouth Basin. PPETROL.EXPLOR.DEVELOP.,2012,39(2):194-201.

  • . 徐思煌,杨传超,杨松岭,郑丹.缅甸安达曼海域中部天然气成因与气源.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2012,32(2):127-134.

  • . 徐思煌,曹婷婷,W.Lynn Watney.潘汉得-胡果顿与普光气田形成条件对比及启示.新疆石油地质,2012,33(4):502-506.

  • . 徐思煌,李松峰,袁彩萍.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水溶气资源潜力.石油勘探与开发,2012,39(2):181-188.

  • . 徐思煌,郑丹,朱光辉,杨松岭,李超,杨传超.缅甸安达曼海弧后坳陷油气成藏要素及成藏模式.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,2012,34(1):29-34.

  • .*曹婷婷, 徐思煌,王约,等.四川盆地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形成的地球生物学条件.石油与天然气地质,2011,32(1):11-16.

  • . 徐思煌.水溶气非常规资源及其脱溶成藏.地质科学情报,2010,29(1):43-48.

  • . 徐思煌,朱义清.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.石油实验地质,2010,32(3):290-295.

  • .*郑丹, 徐思煌,尚小亮.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泥岩压实特征及其成因.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,2010,32(4):372-377.

  • . Shen Chuan-bo,Mei Lian-fu, Xu Si-huang. Fission track dating of mesozoic sandstones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in the in the Eastern Sichuan Basin, China.  RADIATION MEASUREMENTS, 2009,44 (9-10): 945-949.

  • .沈传波,梅廉夫,刘昭茜, 徐思煌.黄陵隆起中-新生代隆升作用的裂变径迹证据.矿物岩石,2009,29(2):54-60.

  • .*李松峰, 徐思煌.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进展.重庆科技学院学报,2009,11(1):61-64.

  • .Shen Chuan-Bo,Mei Lian-Fu, Xu Si-Huang,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of Shizhu subbasin, central China, as revealed by thermochronology and virtrinite reflectance data,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,2008,72(12):A855-A855.

  • . XU Sihuang,W L Watney. Dominant factors in controlling marine gas pools in South China. Frontier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.2007,1(4):491-497.

  • . XU Sihuang,MEI Lianfu,YUAN Caiping,MA Yongsheng,et al. Types,Evolution and Pool-Controlling Significance of Pool Fluid Sources in Superimposed Basins:A Case Study from Paleozoic and Mesozoic in South China.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,2007,18(1):49-59.

  • . 徐思煌,袁彩萍,梅廉夫,等.叠合盆地成藏流体源类型、演化及控藏意义.地质科学情报,2007,26(2):59-64.

  • .袁彩萍, 徐思煌,贾霍甫,等.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特征研究.石油实验地质,2006,28(2):177-181.

  • .*贾霍甫, 徐思煌.东营凹陷通王地区负反转构造与断块型古潜山的形成.油气地质与采收率,2006,13(3):19-21.

  • .袁彩萍,姚光庆, 徐思煌,等.油气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综述.地质科技情报,2006,25(4):21-26.

  • .何发岐,梅廉夫,费琪, 徐思煌,马立祥.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带圈闭的形成及其含油气性.石油实验地质,2006,28(5):418-423.

  • .徐思煌,贾霍甫,黄伟传.东营凹陷通王地区中古生界油气成藏要素及成藏模式研究.新疆石油天然气,2005,1(2):6-9.

  • .陈瑞银, 徐思煌,梅廉夫.渝鄂东碳酸盐岩区油区聚集体系.天然气地球科学.2005.16(6):719-725.

  • .袁彩萍, 徐思煌,梅廉夫,等.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成藏要素层次性分析.石油天然气学报,2005,27(2):137-141.

  • .*贾霍甫, 徐思煌.川东北地区二叠-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.重庆科技学院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5,7(2):12-15.

  • .*孔祥星,张林晔, 徐思煌.济阳坳陷车西洼陷油-源对比及运移规律探讨.石油实验地质,2005,27(2):188-193.

  • .*陈瑞银, 徐思煌.流体势分析在丁家屋子断阶带的应用.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2003,5(2):32-38.

  • .*陈瑞银, 徐思煌.对成油体系临界时刻的思考.石油勘探与开发,2002,29(5):106-108.

  • .袁彩萍, 徐思煌,西藏伦坡拉盆地地温场特征及烃源岩热演化史.石油实验地质,2000,22(2):156-160.

  • . 徐思煌,袁彩萍.加强素质教育、培养石油工程师的地质观. 现代高教研究,2000,No.2.

  • .梅廉夫, 徐思煌,倪昌祥,等.江汉盆地王场地区底辟作用与裂缝作用的数值模拟,《成油体系与成藏动力学》,地震出版社,1999.

  • . 徐思煌,梅廉夫,袁彩萍.裂缝储层岩芯检测技术与应用.地质科学情报,1998,17(2):65-70.

  • . 徐思煌,梅廉夫,袁彩萍.成烃增压数值模拟,石油实验地质,1998,20(3):287-291.

  • . 徐思煌.中国典型盆地源岩生烃排烃作用过程的数值模拟. 化石燃料地质--石油、天然气和煤,北京:地质出版社,1998.

  • . XU Sihuang.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historie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,migration and expulsion in several typical basins of China.1997,The 30th IGC,VSP,the Netherlands .

  • .梅廉夫, 徐思煌.沉积盆地沉积物天然水力压裂理论及意义.地质科技情报,1997,16(1):39-44

  • . 徐思煌,梅廉夫,邓四新.西藏伦坡拉盆地烃源岩生、排烃史模拟.地球科学,1996,21(2):179-183.

  • .梅廉夫,费琪, 徐思煌,松辽盆地“T2”天然水力断裂系统.地球科学,1996,21(6):632.

  • . 徐思煌,何生,袁彩萍.烃源岩演化与生、排烃史模拟模型及其应用.地球科学,1995,20(3):335-341.

  • .梅廉夫, 徐思煌.裂缝油气藏综合分析系统.石油学报,1995,16(1):38-43.

  • .梅廉夫, 徐思煌.江汉盆地王场地区泥岩储层裂缝演化及其模拟.地球科学,1995,21(3):256-263.

  • .陈荣书,唐仲华, 徐思煌,等.双开关排烃模型及其在辽东湾地区的应用.中国海上油气(地质),1995,9(4):253-262.

  • .梅廉夫, 徐思煌.裂缝储层地球化学.地质科学情报,1994,13(1):71-75.

  • .MEI Lianfu, XU Sihuang,et al,Fracturing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in Wangchang Area Jianghan Basin, Chinese Science Bull,1994,39(19):1624-1628.

  • .梅廉夫, 徐思煌,倪昌祥,等.江汉盆地王场地区裂缝作用与烃类运移.科学通报,1994,39(14):1312-1315.

  • .陈荣书, 徐思煌,兰廷泽.压实、流体压力和势分析系统及其在东濮凹陷杜、桥、白地区油气运聚研究中的初步应用.天然气地球科学,1991,(04):193-194,198.

  • .D.H.Welte, 徐思煌(译).加拿大西部深盆地的天然气生成与运移.地质科学译丛,1987,(4):82-89.

授权专利

1.  一种油气藏形成与改造作用的教学实验装置(ZL 201820136956.8)

2.  一种多类型圈闭及油气藏的三维可视化教学模型(ZL 201820137992.6)

3.  一种油气运移与成藏过程的模拟实验装置(ZL 201820136957.2)

4.  一种海相页岩层埋深数据的获取方法及系统(ZL 2018 1 0858821.7)

教学

课程教学

  本科生课程: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、油气资源概论、成油体系分析与模拟

    研究生课程: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进展

   留学生生课程:Petroleum Geology,Petroleum Geochemistry

教学研究

l  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,本科教学工程项目(在研);        

l  《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》国家级精品课程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;

l    《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进展》中国地质大学高水平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;

l 油气成藏过程动态演示3D可视化装置设计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教学研究项目;

l 油气藏形成及改造作用过程模拟实验可视化装置研制,中国地质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;

l 基于精品课程平台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,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;

l 理工类专业课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改革出路研究,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;           

教学获奖

l 2009年,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,排名2/4;

l 2009年,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学务指导教师;

l 2007年,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教学优秀个人;

l 2005年,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,排名1/4;

l 2004年,中国地质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;

l 2004年,中国地质大学2002-2004年度教师教学优秀奖;

l 2004年,资源学院教学优秀奖;

l 2004年,中国地质大学第五届优秀指导老师;

l 2002年,资源学院教学优秀奖;

l 2002年,资源学院优秀指导老师奖;

l 2000年,资源学院教学改革奖;

l 1997年,中国地质大学优秀班主任;

l 1996年,中国地质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;

l 1993年,中国地质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。

地 址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

办公室:中国地质大学 主楼1-30

e-mail:xusih@cug.edu.cn, 1036061881@qq.com

电  话:027-67883069

教育经历

[1] 1981.9-1985.6

原长春地质学院 学士  |  大学

[2] 1985.9-1987.6
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工学硕士  |  研究生

[3] 1995.9-2000.6
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理学博士  |  博士研究生

工作经历

[1] 2005.9-2006.9

美国Kansas大学  |  访问研究

[2] 1987.7-至今
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 |  资源学院  |  任教

研究方向

  • [1] 油气成藏动力学
    非常规油气地质
    盆地模拟及资源评价

  • 联系方式

  • [1]邮编: 430074

  • [2]传真:

  • [3]通讯/办公地址: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

  • [4]办公室电话: 027-67883069

  • [5]移动电话:

  • [6]邮箱: xusih@cug.edu.cn